@玛酷猫9 年前
自从去年6月份开始接手微信开发,算下来也有半年多了,其间进坑无数,所幸依旧尚存,不得不吐槽下。
首先要说的就是微信这种开发模式,简直丧心病狂、毫无人性呀,不知道当初开发团队是处于什么考虑的,流程各种绕,前置依赖很多,虽然说有开发文档,但是如果你不去开发项目,仅仅的是看文档的话,直接就绕晕掉了。订阅号和服务号,再加上认证,就是四种类型的账号,对应不同的接口权限,加上微信开放平台的接口,微信支付的接口,零零总总一大堆,居然后面还有应用号,不知道又会开放什么新接口。
其次是调试困难,在官方开发工具出来之前,只有一个简单的网页版接口调试工具,用来检测下通信数据传输和返回值是否正常。对于大部分开发者都是本机开发,微信接口映射到本机就是个麻烦的事情,固定IP的话可以在路由器里面做下端口映射,非固定IP可以用一些动态域名比如花生壳之类的,或者使用ngrok工具,其实也是一种动态域名方法,即便是这样问题也很多,一方面大部分使用都是免费动态域名,每次域名都会变,都需要在公共平台里面修改接口地址,另一方面要使用jssdk接口的话域名需要备案,备案,备案。。。。。说完了后端部分就轮到前端了,由于接口必须需要微信浏览器支持,所以在普通浏览器里面用正常的方法都会显示微信的提示。在官方开发工具出来之前,还没有什么很好的解决办法,基本都是去掉微信jssdk部分调页面的效果,线上调试用微信PC版,可以看到源代码,查看下一些动态的内容是否正常输出,再剩下的问题就要靠经验了。还好微信也意识到自己这个生态环境不是很友善,出了开发工具,感觉就是个深度定制的chromium,使用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,至少能解决之前的页面和JS调试的痛处。
再次,微信开发应用使用起来也不是很友好,最严重的就是通过公共平台进入开发的应用,比如现在很流行的微商城,我在浏览商品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微信消息或者其他的信息,打开看了后就没回到之前浏览的页面了,尤其是在进行一些流程性的步骤,比如说购买,只能重新来过。通俗点说就是抗干扰能力非常差。这就需要开发者在开发应用的时候简单明了,层级流程尽量的短小,无需过多思考,一两步就能完成。也就限制了大型复杂的系统的接入性,不是不能接入,而是使用体验会很差,一有干扰直接重来。不清楚应用号会不会在这方便有所改变。
最后对于微信这个业态,我一直认为正确的微信模式就是服务号的模式,个人非常反感订阅号,虽然有很少部分订阅号质量非常高,也仅仅泥塘里的一两颗荷花,剩下的都是信息垃圾,各种鸡汤、伪科学、广告推广等等。我们现在处于信息泛滥的时代,人们已经开始由原来的被动接受信息转变成主动获取想要的信息,订阅号那种天天推送的模式反而令人反感,至少对我来说,再加上微信也是注意到了这些,将订阅号全部合并折叠起来,消息的获取宽度更窄,其实也是鼓励运营者向服务号转变。通过之前微信要推出应用号这个消息也能看出来,微信在不断的弱化自身的媒体属性,更多的作为一种平台,或者说是入口。公共平台利用微信上的人脉,加上微信很方便的扫码、摇一摇周边等参与模式,将用户导入进自己的平台系统中去,这种精准化营销是其他平台不具有的。支付宝虽然也在做类似的事情,可是起步晚了很多,虽然用户基数也不小,可是要用户改变已经养成的使用习惯,也是很难的。如果解决好微信开发的应用使用上的问题的话,也可以是企业一个很好的营销入口。